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当怀疑患有淋巴瘤时,一般可挂血液内科、肿瘤科、病理科等。
1、血液内科:血液内科主要诊治各类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血液内科的诊疗范畴。血液内科医生具备专业的血液学知识,能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安排相关血液检查等,对淋巴瘤进行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他们熟悉淋巴瘤的分类、分期以及各种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在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2、肿瘤科:肿瘤科涵盖了对各类肿瘤疾病的诊疗,包括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对于淋巴瘤患者,肿瘤科医生可从整体肿瘤学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他们擅长多学科协作,能够联合放疗科、病理科等其他相关科室,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在治疗方面,肿瘤科医生不仅能运用化疗、靶向治疗等内科治疗手段,还能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结合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3、病理科:虽然病理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临床诊疗科室,但在淋巴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出现可疑淋巴瘤症状,如淋巴结肿大等,医生通常会进行淋巴结活检等操作获取病变组织,然后将组织标本送往病理科。病理科医生通过对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结合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技术,准确判断病变是否为淋巴瘤以及具体的淋巴瘤类型。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后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决定性影响。
除了上述主要科室,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患者可能还需要涉及其他科室的会诊。例如当淋巴瘤侵犯到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可能需要消化内科医生协助评估胃肠道受累情况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若淋巴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医生可参与诊断和治疗决策。
淋巴瘤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可初步了解患者的血液细胞情况,部分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异常等。血生化检查能检测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等指标,乳酸脱氢酶升高在淋巴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至关重要,全身PET-CT检查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全身淋巴结及其他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CT检查可清晰显示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尤其是胸部、腹部CT,能帮助医生了解纵隔、腹腔内淋巴结及脏器的病变。B超检查常用于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可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形态、结构,引导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此外,骨髓穿刺及活检对于明确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抽取骨髓液或骨髓组织进行检查,判断骨髓内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这对淋巴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