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方伟在学习,(https://xueqiu.com/1875085255/315789395)
阿里又整活了,这家公司很神奇,组织架构一直在调整,还很喜欢写自我感动的小作文(还挺好奇这有时间熟悉业务吗,下面的中下层还有信心吗):
“11 月 21 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阿里成立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电商业务,包括淘天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 1688 和闲鱼两个战略级创新业务。蒋凡担任电商事业群 CEO,向吴泳铭汇报。
”
简而言之,那个男人回来了。
蒋凡厉不厉害,从结果来看,实事求是的说,非常厉害。
还有人阴阳怪气,说人家私生活不检点,价值观有问题。
这也是不懂历史,私生活跟个人才能几乎没有关联。历史上既有很多碌碌无为的老实人,也有很多标榜史册的Asshole,想想乔布斯,想想埃里森,想想老虎伍兹和科比,往近了说,想想刘强东跟易建联。
我们假设蒋凡是一位战斗力拉满的战神,而且能够得到CEO与董事会的充分信任,他能够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其一,他在战略思考上不会糊涂,你可以假设他会做出对淘宝而言最好的战略。比如,他不会做出快手电商取消“仅退款”这种没有用户思维,做不到消费者导向的事,谁做谁出局。
第二,他能让战略与战术的执行高度的一致,对上,有董事会与CEO的无限信任,这是基础,对下,国内外的部门都待了多年,都是自己的老部下,而且都拿到过好结果,不存在缺乏信任基础,下面的人挑战你的权威的可能性。
第三,强悍的进攻性与侵略性。这几乎是淘宝的最后一战,蒋凡也是打这一仗最适合的人,胜负就在这两三年,到底是拼多多赢还是淘宝赢,都会在这几年分出来。
以上这么去假设蒋凡,几乎就认定他能发挥人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让淘宝再次伟大吗?
如果伟大的定义是回到2016年70-80%的垄断性市场份额,那这个目标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
蒋凡能做的,或者说人能够改变的,只能是守住淘宝的基本盘——品牌货架电商。
拼多多的创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表面的低价,砍一刀的低成本获客,仅退款的售后服务。
如果是在2019年底,阿里就能够足够重视拼多多,从高层到中底层,都能够拿出今天这种力度,而不是另外做一个淘宝特价版,企图用一个P10,用一个新产品去跟拼多多竞争,那把拼多多按下去还是可能的,因为那时候的拼多多,年消费用户只有5亿,活跃、频次都还比较低,GMV刚好破万亿,跟淘宝还有五六倍的差距。
但到了今天,拼多多的年消费用户跟淘宝一样,都是接近10亿级别,日活月活差不多,频次比你高,时长比你高,多多买菜还做成了,百亿补贴还做盈利了,低价心智已经深入人心了,包裹量是你的几倍。
拼多多的低价飞轮已经形成,拼多多最忠实的5、6亿中低收入用户没有理由迁移到淘宝,淘宝在成本结构上不会比拼多多低,你的订单量少,周转次数少,规模效应低,商家运营成本高,平台流量成本更高(最高频的生鲜日用没做成),短期的补贴没有办法长期进行下去(阿里账上有5000亿+现金,品牌端的高客单也可以赚很多钱)。
所以,我的看法是,拼多多是旱涝保收,中低收入的5、6亿消费者是我的核心基本盘,他们难以被淘宝吸引(在拼多多的价格基础上得便宜30%,才会吸引人迁移,这怎么可能呢?),而通过百亿补贴去进攻品牌端,能捞多少是多少(iPhone16便宜300,谁都会心动)。
拼多多进攻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消费者也会非常困难,品牌商也不愿意跟拼多多合作,品牌不是靠周转次数,靠降本降价来赢得市场的。而且阿里不会轻易认输,阿里是企业文化非常优秀的公司(我知道你很不屑:)也不认可)
如果阿里的企业文化是糟糕的,是跟百度、慧聪一样的话,那阿里早输了。顺便说一下,我可以预测一下,百度的搜索会输给豆包,这个时间可能是五年,虽然现在的差距是几十倍,一个几亿的DAU,另一个几千万的月活,百度是一家特别在意营收与资本市场反应,对用户需求视而不见的公司,他甚至做文心一言还想在中国收个49块一个月。。。
阿里不一样,我最近在听马云以前的演讲,非常用户导向,拼多多的出现不能说明阿里很糟糕,因为这是一个认知问题,你我在那个位置,几乎会做出同样的错判——中国未来会有五亿在意品质的中产,而五亿农村人,我们是沉不下去的,农村淘宝试过了,放弃算了。
而蔡崇信在最近的采访中,也能非常诚恳地反思,我们错了,我们忘记了谁是我们真正的用户,是消费者,而不是商家。
现在的CEO吴永铭也非常的务实,年初一系列的用户体验提升政策都很需要勇气,因为会直接影响财报利润,比如仅退款、比如百亿补贴、比如边远地区包邮,甚至你可以看到淘宝搜索,会搜出很多淘工厂的便宜货,淘宝的流量寸土寸金,敢改变搜索排序,是很不容易的…
而阿里能够做到用户导向,不在意短期利润,这也能说明阿里的企业文化非常的优秀。
也正是如此,阿里才有可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盘——中高产与品牌端,蒋凡的作用也在此。
人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当别人筑起强大护城河的时候,谁来也没办法越过护城河,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马云回来也没用,你觉得有用,还是霸总小说跟天降猛人的故事看多了,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能起来,不是马云也会是云马,只是这一次抓住机会的是拼多多。
黄光裕、张近东能让国美苏宁再次伟大吗?从结果看,黄光裕出狱以后,折腾了几年(真快乐App你听说过吗),应该会让国美更快倒闭。
我们来看一些创始人回归,带领企业起死回生的,都是些什么案例:
1997年,乔布斯是怎么让苹果再次伟大的?不是做PC个人电脑,那已经没机会了,那已经是微软的天下了,iMac只是让苹果有了一点利润,占有率就没超过5%,苹果再次伟大靠的是抓住下一个时代机遇,01年的音乐播放器iPod、07年的智能手机、10年的平板电脑。
同样地,2011年苹果没了乔布斯,为什么还能延续伟大?因为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AppStore的护城河已经筑就了,苹果的企业文化也形成了,库克只需要沿着这条基因路走下去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库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24年用的iPhone 16跟当年的iPhone 4有什么区别?产品形态是一样的,屏幕大了一点,摄像头好了一点,CPU快了一点。
惯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企业到了一种萧规曹随的惯性,就会很舒服,台积电即便张忠谋退休了,也会依然伟大,除非出现新的晶圆制造工艺,需要改革,而改革者也很难在别人成功的路径上成功,往往都是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安迪格鲁夫领导的Intel是这样(从内存到CPU),郭士纳领导的IBM也是这样(从PC到解决方案),《颠覆式创新》这本书记录了科技历史上大量的案例。
现在的新能源革命也是这样,丰田,大众要转型,也是痛苦的,电动化、智能化都不是他们过去几十年里所具备的技能点,你让他们管理几千个软件工程师,每周发版迭代,他们没干过这种事,对他们来说,改革将是非常艰难的。其实已经有人预测,丰田大众已经输了,即便今年他们依然排名世界第一与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