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
如在“典章礼仪”上,辽国皇帝登基时就采用了两套仪式,一套即契丹本民族传统的“柴册礼”,而另一套则就是模仿中原汉家皇帝登基是所举行的“大册礼”。亦如在法律制度上,时神册六年(921年),辽太祖就下诏:
“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仍置钟院以达民冤”
,在当时契丹人犯法,依据契丹法,由警巡院使审理;汉人犯法,依据汉律,由所在州县官审理。再如在选官制度上,辽代亦采用两种方法,北面官通过世选(类似于汉人的“世卿世禄”制)进行补充,而南面官则通过科举来选任。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简单的介绍,大家可能听说过“南院大王”这个官职,这是干嘛的呢?而这个就需要好好说说辽代的政治体制了。因此,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详细的说下辽代的政治体制,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个,我们才能理解“南院大王”这个官职的含义和职权。
在政治体制上,辽国在中央和地方上皆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
“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
。在中央上,辽代采用南北面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而之所以会这样称呼,是因他们的办公地点分别在皇帝帐殿的南面和北面。
据《辽史·百官志》所载:
“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税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北面官署掌契丹政事,管理皇帝行宫、契丹部落及属国等事务;南面官署掌汉人事务,管理燕云十六州汉人聚居地的行政、赋税和军备后勤等事务。
辽国扩张示意图
其中北面官署下设
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帐官、北面部族官、北面坊场局冶牧厩等官、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北面行军官、北面属国官等。
在这其中,尤以北面朝官最为重要,其所属的契丹北枢密院(掌军政)、契丹南枢密院(掌民政)、南北宰相府(协助契丹南北枢密院处理军政事务)、南北大王院(掌本部族军政事务)、宣徽南北院(掌南北院御前供奉、当差之事)、大于越府(无职掌,史载:
“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
,类似三公)、大惕隐司(掌皇族政教事务)、夷离毕院(掌刑狱)、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敌烈麻都司(掌礼仪)、文班司、阿札割只等皆为辽国最重要的决策机构。
再是南面官署下设
南面朝官、南面京官、南面大蕃府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财赋官、南面军官、南面边防官等。
在这之中,同北面官一样,尤以南面朝官最为重要,其所属三师府、三公府、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国史院、国子监、东宫三师府等皆为辽国在汉地所设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行政机构。
而在地方上,辽国也有两个并行的系统,即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和北方诸部族实行部族制,燕云十六州汉人聚居地则沿袭汉家王朝的行政体系,实行州县制,其中州根据其大小和位置的重要程度,分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史五级。
总的说,辽国所设置的南北面官制,其特点就是
“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
。
在简单介绍了辽国的南北官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南院大王”这个官职。
南院大王,属北面官署中的北面朝官,是南大王院的最高长官。《辽史·百官志》载:
“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
,简单的说,在辽国,南大王院类似于中原王朝的户部,《辽史》对于他的职责描述的很简洁,就是一句
“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大意就是执掌本部族的军政事务。
南院大王的前身是
六院部夷离堇
。天赞元年(922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因惧怕迭刺部过于强大,日后难以控制,遂将其为五院、六院两部,各设夷离堇以统之。会同元年(938年),辽太宗将“夷离堇”更名为大王,其中五院部夷离堇为北院大王,而六院部夷离堇则就是南院大王。辽时,南院大王就是总览
辖懒、阿速、斡纳拔、斡纳阿剌
等四石烈(类似于中原王朝的乡)的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耶律阿保机
首先是军政,
南院大王所掌的主要军务无疑就是“镇南境”
,也就是针对宋朝。辽时,在辽廷“守卫四方”的布防格局中,南院大王所掌的六院部军队是负责正面硬抗宋军的绝对主力部队,是辽国精锐中的精锐。与宋朝无战事时,南院大王与北院大王一起负责防范宋朝的入侵,而一旦与宋朝发生战事,南院大王与北院大王所率南院、北院军队则就是进攻宋军的主力部队。
再是民政,南院大王所掌民政主要有三点:一是
对本院部民的户籍管理
,刚才我们也说了,由六院部部民所组成的军队是辽国精锐中的精锐,而在当时,辽国征调士兵是以户口为基础,就是说辽国能抽调多少六院部部民为兵,这取决与六院部户口的多少,而这也就是说六院部的户口多少就决定着辽国军队实力的强弱。由此,当时南院大王在民政事务上,他首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增加六院部的人口,同时尽量查清的六院部的户口的准确数量,以此来增加辽国的军事力量。
二是
发展本院的畜牧业
。畜牧业是辽代最为主要的生产活动,辽太祖开国时,就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群牧制度,此后辽国皇帝都十分重视本国畜牧业的发展,辽国也先后在燕京以北,上京、中京地区,西京地区设立牧场,然后派契丹族部落前往放牧。而在当时,南院大王所掌的六院部就亦有放牧的职责,在没有战事时,六院部需要听从辽廷的吩咐,前往某个牧场进行放牧,时燕云以北、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等都有六院部部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身影。而南院大王的职责就是组织、督促、核查朝廷下达给本院部众的畜牧业生产任务。
总的说,南院大王的职权是比较大的,作为辽国最精锐的六院部军队的直接领导者,同时也是契丹族部落中最强大的六院部的管理,在辽国那个主要还是以部落为统治基础的国家,南院大王职权之高,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当然,南院大王虽名为大王,但其地位、职权相比北院枢密使、南院枢密使、北府左右宰相、南府左右宰相,还是在他们之下的。
而且辽国最高军政机构却是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而非南北大王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