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蔥,台灣人煮飯根本離不開它啊!陽春麵撒一把,煎蛋加一點,薑母鴨更不能少。你是不是也想過自己種蔥?省錢又安心。我當初就是這樣想的,結果第一次種下去,沒兩週葉子就黃了... 後來問了老農才搞懂,原來種蔥眉角這麼多!今天就把我失敗又成功的經驗,加上請教專家整理的關鍵技術,通通告訴你。

選對蔥苗就贏一半!台灣常見蔥品種怎麼挑

不是所有蔥都一樣好種,尤其氣候差很多。像宜蘭三星蔥很有名吧?但在南部夏天種,簡直是折磨它。

品種名稱

適合氣候

特色

種植難度

四季蔥

全台普遍

全年可收、再生力強(陽台首選)

★☆☆☆☆

北蔥

中北部

蔥白長、耐寒(冬天表現好)

★★☆☆☆

九條蔥

中南部

葉肉厚、耐熱(夏季首選)

★★☆☆☆

日本蔥

高冷地

甜度高、纖維細(山坡地適用)

★★★☆☆

老實說,新手別一上來就挑戰日本蔥,我浪費了三批苗才認清現實。陽台族直接選四季蔥最穩,菜市場買回來的蔥留根再種也算這類。

蔥農真心話: 買苗比用種子快得多!除非你想體驗完整過程,否則直接買穴盤苗省下一個月時間。

土壤與盆器準備這樣做

蔥根超怕悶!排水不好爛給你看。我的配方很簡單:

田土:粗砂:腐熟堆肥 = 5:3:2 (比例不用太精準)

陽台族直接用蔬菜專用培養土混30%珍珠岩也行。

盆器深度最重要!至少要20公分,蔥白才會長。我用過塑膠盆、保麗龍箱、甚至裁切的大寶特瓶(底部鑽洞),其實都可以。重點是底部墊高,讓多餘的水流得出去。

蔥種植分步圖解:時間、方法、密技

最佳種植時機

說蔥全年能種沒錯,但避開兩個死亡時段:

1. 梅雨季(連續潮濕爛根)

2. 盛夏35°C↑(曬到葉尖枯)

春秋兩季成功率最高,尤其10-11月種的蔥特別甜。

種植步驟細節

處理蔥苗: 買回的苗先泡水1小時(別整株淹!泡根就好)

挖溝或挖洞: 深度約蔥苗1/2高,間距保持10-15公分(太密容易生病)

斜插栽種: 這招是關鍵!讓蔥苗與地面呈45度角插入,新葉會自然挺直。

覆土穩根: 蓋土到蔥白基部即可,別埋到分叉點(會窒息)。

澆定根水: 第一次澆透,看到盆底出水才停。

我試過直直插和斜插兩種,斜插的蔥白明顯長得比較直,採收也順手。

日常維護三大關鍵:水、肥、蟲對策

澆水原則

"見乾見濕"這口訣大家都聽過吧?但蔥有點特別:

- 剛種下7天: 每天澆,保持表土微濕(別積水!)

- 生長期: 土面乾了發白再澆透(約2-3天一次)

- 夏天早晚涼時澆: 避開中午澆水,葉片會燙傷!

摸土最準!手指戳入第一節深度,感覺微潮就不用澆。我曾經太勤勞,蔥根泡爛整排報銷...

施肥實測心得

網路都說蔥愛氮肥?其實要分階段:

生長期

肥料類型

使用頻率

注意事項

幼苗期(種下~15天)

稀釋液肥(氮磷鉀均衡)

7-10天一次

濃度減半避免燒根

快速生長期(15天~採收前)

高氮有機肥(如黃豆粕、魚精)

10-14天一次

施肥後隔天要澆水

蔥白膨大期(採收前2週)

追加鉀肥(草木灰或海藻肥)

一次即可

提升甜度與耐儲性

血淚提醒: 雞糞肥沒完全腐熟千萬別用!我的蔥曾被燒死一整排。

病蟲害實戰解法

蔥最煩人的就這兩種:

薊馬(葉面銀白斑): 藍色黏板+苦楝油噴葉背(每周噴一次)

潛葉蠅(葉內白線條): 摘除病葉+蘇力菌噴灑(3天噴一次)

說真的,與其拼命噴藥,不如做好通風!我的陽台蔥架加裝小風扇後,蟲害少八成。

蔥農快問快答

Q:超市買的蔥留根再種,為什麼越種越細?

A:那是商業品種,本來就為快速收成設計。建議收2-3次後換新苗。

Q:蔥葉倒伏是哪裡出問題?

A:八成是氮肥過多或光照不足!先停肥移到陽光處觀察。

Q:蔥開花了還能吃嗎?

A:可以,但纖維會變粗。花蕾摘掉能延緩老化,花本身也能炒蛋。

採收與保存秘技

別整株拔!用剪刀從離土面3公分處剪下,留著基部它會再長。早上採收甜度最高,我習慣煮飯前現剪一把最香。

保存有三招實測有效:

1. 直立泡水法: 根部浸水放陰涼處,每天換水可活1週(適合少量)

2. 冷藏報紙包: 噴濕根部包報紙,裝袋冷藏可存2週

3. 冷凍蔥花: 切好攤平冷凍,直接取用不用退冰(煮湯超方便)

我有次貪心採太多,結果放室溫兩天就軟爛...現在都少量採,反正剪了還會長。

進階技巧:讓蔥白又長又直的關鍵

想吃三星蔥等級的長蔥白?試試「培土」技法:

當蔥長到約20公分高時,先在周圍鬆土。

用板子或厚紙筒圍住蔥株基部。

填入鬆軟土壤至葉片分叉處下方。

每隔10天重複一次,共2-3次。

培土後要減少澆水頻率!我曾在雨季培土,結果爛心慘案...

連續採收的輪替規劃

想天天有蔥用?學我這樣分批種:

- 第1批:盆A(種10株)

- 間隔2週:盆B(再種10株)

- 再隔2週:盆C(補種A盆採收株)

三盆輪流,永遠有嫩蔥可用。記得每半年要換土休耕一個月。

常見失敗原因總整理

這些錯誤我幾乎全犯過:

❌ 盆底沒墊高(積水爛根)

❌ 大中午澆水(葉片灼傷)

❌ 氮肥狂灌(葉軟易倒)

❌ 病葉沒即時摘除(蔓延全盆)

❌ 連續種同科作物(青蔥→蒜→韭菜,病害累積)

最慘那次是夏天懶得遮陰,整盆變蔥乾...現在都用50%遮光網渡夏。

關於蔥種植的精選問答

Q:室內燈光能種蔥嗎?

A:勉強可以,但細弱易倒。建議用植物生長燈(6500K白光),每天照12小時以上。

Q:蔥需要人工授粉嗎?

A:除非要留種否則不用。開花會耗養分,一般建議剪花蕾。

Q:連作障礙怎麼解?

A> 每季換土太累!我的偷吃步:收成後混入新土+稻殼炭+微生物菌(如枯草桿菌)。

Q:蔥葉有白粉狀物怎麼辦?

A:可能是白粉病或薊馬分泌物。先用濕布擦葉片,無改善再噴小蘇打水(1公升水+5克小蘇打)。

蔥種植其實沒想像難,重點是了解它的脾氣。我現在陽台兩盆輪流,炒蛋煮湯從不缺蔥花。記住蔥怕悶熱積水,寧可乾一點別太濕。開始動手吧,三個月後你就能嘲笑超市蔥價了!

最後分享個冷知識:蔥和韭菜別種太近,會互相傳染薊馬...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