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就不同了,马谡的唯一靠山就是诸葛亮,除此之外,他家的那个兄长马良在跟随刘备出征的时候,已经死掉了,他没有任何其他的依靠。
而且马谡在蜀汉军中的资历也不够深,所以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诸葛亮。也就是说诸葛亮主宰了马谡的生死。
相比较而言,马谡就很容易杀掉了,除非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否则谁也拦不住。没背景就是这么尴尬,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治军严明,是杀给蜀中所有人看的。
关羽放走曹操的时候,刘备集团的最高领导人是刘备,诸葛亮不需要去管治军是否严明的问题,他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也就是说,纵容关羽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即使以后有人犯了同样的错误,比较难看的,那也是刘备。
等到马谡犯了军规的时候,蜀汉集团的实际领导人是谁呢?并不是刘禅,而是诸葛亮,诸葛亮无疑是军中的最高领袖。
这么一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诸葛亮一向以公正严明治理蜀汉。不管是军中还是朝中,诸葛亮都讲究依法治国,讲究公平公正。
过去刘备活着他管不了,现在刘备不在了,他要挑大梁了,就必须要管好这件事。否则他根本就没办法服众。
为了今后能够管理好蜀汉,诸葛亮必须要杀掉马谡,以正军法。否则他根本无法再继续管理蜀汉的内外事务,因为没人会信服了。
如果换成霸权的曹操,这种事情完全不叫事儿,自己不想杀的人,绝对不会杀。刘备也是一样,他们都拥有绝对的权威。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三国演义》
可是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面对的是蜀中荆州派、东州派以及益州派三股力量的监视,他需要平衡这么多股力量,而他又不是最初创业的大老板,他当然要处处在意。
北伐失利,总要找个人来背锅才行。
说实在的,当时蜀汉人才凋零,五虎上将只剩下个赵云了,法正、庞统等人也都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谡这样的人才,是真的不该杀的。
培养一个人才真的不容易,诸葛亮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可问题是马谡丢了街亭,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
丢了街亭,未必真的就要全部撤军,但是诸葛亮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既然战机已经失去,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了,如果不退兵,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既然有这种可能的存在,那诸葛亮就绝对不能答应。为此诸葛亮只能选择找一个人出来背锅,将街亭的功能无限放大,那么他退军回去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马谡成了这样的背锅侠,他被杀了以后,诸葛亮自己也自贬三级,都是为了给退军找个借口罢了。毕竟大军一进一出,耗费的钱财,实在是太多,必须要有合理的借口才行。
钱就是命,既然那么多钱花出去了,一点儿成果都没有,那就必须要找人来顶罪了。诸葛亮当然是要负责任的,但是杀掉马谡以后,诸葛亮的责任可以轻一点。
这就是马谡必死无疑的重要原因,诸葛亮自贬三级,这也就是演演戏罢了。毕竟他还是三军总司令,这是没跑的。
总结:诸葛亮用人的水平还是比不了刘备。
可以说,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是跟在刘备后面实习的。他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到了大企业也只是从管培生开始做起。
就算智商再高,也必须要慢慢熟悉军中的大小事务。在这一点上,刘备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教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当然也从刘备身上学到了用人的方法。刘备是非常会用人的,而且他也是吸引人才的高手。比如说关羽张飞,宁死也要跟着刘备混,赵云也被他从公孙瓒那边拐过来了。
此后诸葛亮被刘备求来了,庞统、张松、法正、李严等等这些人才都跑到了刘备身边,而且起到了很大作用,刘备可以说是个用人高手。
可惜诸葛亮跟着刘备并没有完全学到其中的精髓,他用马谡守街亭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杀马谡,或许也只是为了掩盖这一点罢了。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